她在茶室里泡茶、做茶会。采茶季节,她会出现在中国南方的茶园。她也会跑到各地窑里盯着瓷器研究。
她定居北京,去台湾拜会蔡晓芳老师,也几乎游遍世界各地交流学习茶。她爱设计,hao玩,却始终没离开茶。
凭借对空间的独特敏感,对美的认知和把控,从茶器到茶,到古琴,到设计茶服,开茶会交流茶文化,于萍不断拓展着自己“玩”的边界。
器如同人,是有品格
于萍缓缓打开每个纸包,拆出一只只刚出窑的新杯子。
这些经过她亲手设计的杯子,每个几乎只有一只,泛着各种幽雅釉色。一幅古人棋案,或一只仙鹤,还有鸡年应景的公鸡们。造型别致,灵动跳跃,又不失韵味。
午后,北京马连道第三区茶文化休闲街,茶人于萍和她刚出炉的新作品,第一次碰面。
图说:这,是晶莹透亮的一个月下故事
“这个好美啊,我喜欢。”面对客人对每件器物的赞叹,于萍浅笑不作声。充满了挑剔和讲究的作品,应该得到应得的赞美。于萍认为,对茶器的设计,是设计师审美能力的表达。
“这些小玩意,经过使用,就化身成有了体温的小宝贝。”于萍提自己的作品,就像提到有生命力的小动物。
图说:志野釉的釉色,让每只杯子都呈现独特的魅力
图说:柴烧工艺,加手工绘画,古意盎然
图说:准确捕捉每件器的闪光点,是一种匠人精神
这一批新品中,有只红头发公鸡杯,是于萍专为自己定制。这只鸡,是从北京一个纹身师设计的图形里找到的灵感,再结合对茶器成色、质地、色泽的理解,就成了新作品。
对于器物的敏感,来自对于窑的热爱。于萍喜欢烧窑,对五大窑如数家珍。“烧窑这种造物方式,充满了未知冒险,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和惊喜,这正符合我的个性。“
好的茶席,是玩出来的
画着仙鹤的茶碗,小巧的杯盏、盖置,巴掌大小的紫砂壶。它们身披赭红、土黄、米白、炭黑等釉色,玲珑多彩,随时随地想要跳出来。
这,就是于萍的茶席。
她把淘来的玉扳指当盖置,又把普通的盖置掏出一个孔。“你知道为什么吗?”于萍一笑,然后回答:“散热。很多做茶器的人不喝茶,他们不懂这个。”
于萍的茶席有趣,她的茶空间也别有匠心。有高有低,错落有致。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,更有自己的性格。
图说:茶室的洗手池,琉璃鱼是点睛之笔
茶空间清洁池的左上方,有条琉璃的鱼。是以前房子屋梁上的老物件。不仔细观察,不知道这条穿越而来的鱼,摇身一变就是出水的水龙头。拧一下藏起来的开关,鱼口一吐水,很有鲤鱼跳龙门的感觉。
喝茶,是和老朋友在交流
茶席的主角是茶。
今天第一位出场的主角是白毫银针。
于萍布好了茶席,顺便开始了一个小茶道课。
温杯。醒茶。闻味。注水。分茶。
新出窑的杯子,配着芳香沁脾的白茶。这简直是人生莫大的享受。
“仔细看看,白茶上面的泡沫,都是营养物质。”
客人们几杯下肚,于萍变戏法般地又取出来自台湾地区的洞顶乌龙。颗颗绿盈盈的乌龙茶珠,双手捧着,闻到了茶香。
白水清口两次,客人们一会儿就品了三款茶。
白毫银针、洞顶乌龙、东方美人。
三种茶的感觉,竟是如此不同。味觉的对比,让不懂茶的人,对茶建立了立体的、有层次的感受。“喝茶是滋养身心,过程非常美好,懂不懂不重要,用心品最重要……
于萍提起最初和先生做茶的经历。最早,他们从一个台湾人那里进货,是一款很走红的台湾茶。后来,她去台湾学习,才知道这款茶的栽种并不在台湾。回大陆后,他们把真正的台湾茶带回来,并坦诚地和老顾客解释清楚。真实的茶人,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玩,就要拓展自我边界
谁能知道,十年前的于萍,是个经常活跃在三里屯疯玩的姑娘。那时的她,是混迹于一流设计圈的室内设计师,还曾经上过央视“互换空间”节目。
2001年,她和酷爱茶的先生相识,就开始走访古窑,拜会陶艺师。两人走遍台湾、韩国、新加坡,拜会了蔡晓芳、张天福、张德民等多位大师,不断开阔着对茶的认识。
她发现,茶才是她真正“玩”的开始,茶才让她最大化获得“玩”的乐趣。
图说:于萍的茶空间,经常组织古琴雅集
茶是茶,茶也不是茶。因为茶,很多茶人变得和普通人不一样。他们有了用身体感知的思考方式。于萍也不例外。她用双手感知茶、茶具,用全身感知茶席。她用心提壶,缓缓地注水。因为用心,她有很多贴心的设计。
比如盖碗,初学茶的人,常常会把手指烫伤。于萍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,“开茶会的时候,盖碗泡茶,手快烫起泡了,也要一个人忍着。”
她设计杯盏时,会在盖碗杯的某个位置做出一条淡淡的线。“只要注水不超过这条线,烫手就不是那么严重了。”
于萍,她是一个茶人,并不懂得现在互联网圈流行的“用户体验”,但是她用心感知茶,也用心对待自己的客户。
“玩”是于萍的DNA。在茶圈里,善于“玩”的于萍吸引了一众粉丝。追着于萍一起玩茶的人越来越多,一些粉丝潜移默化地也变成了茶人,也开起了自己的店和茶空间。
“玩”的边界就是不断接纳。接纳是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一物一人。这正是于萍眼里茶的精髓。
图说:这些茶服古典雅致,穿越范儿十足
借由茶,她不断地传达着自己独到的读物理念——每个人都能感知自己心中的美。而她也自然地,引导你去看,去闻,去听,因为自己的心只有自己才能找到。
真正的茶人很通透。在茶面前,“我觉得我还是个学生”,这是茶圈“大玩家”于萍的心里话并。
她说,“喜欢茶的人都是大师。”因为与茶亲近,茶成为于萍连接自己内心深处的载体,也给她来不可估量的能量。她敬重也感恩,于是谦和。
”亲爱的,我晚一会儿到。”喝完最后一道东方美人茶,于萍收整好茶席,去赴她下一个与茶有关的约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