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席前,坐着五代人。
60后、70后、80后、90后、00后,恰好是5个不同年龄段的人。
最微妙有趣的对谈,总有恰到好处的机缘。
这是「百家夜话」的第二期。「夜话」主人是来自福州的魏文生。
他操着福建式普通话,声情并茂。
茶席前的一盏红茶,如动人的少女,妩媚生姿。眼前54岁的魏文生,却似朝气蓬勃的少年。
这颗年轻的心,源于他对红茶的痴迷。
几十年来,他行走于世,为中国红茶厘清族谱、写书立传、设坛讲说,也亲自去发现、创造最美的中国红茶。
有人说,他是中国红茶世界的「国王」。他说,我只是个有梦的复兴者。
掉进红茶的“美丽陷阱”
魏文生讲话,语速紧凑,动作夸张,似有用不完的热情。
这和他大学毕业后,做导游的经历有关。
他的大学,在日本京都,学的是经济学。
魏文生的成长经历,不简单。
他出生于福建福清,著名的侨乡。
1974年,11岁的魏文生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,随父定居香港。
一家人挤在一个叫「土瓜湾」的地方。
父亲卖中药,母亲在工厂打工。兄弟姐妹白天上学,晚上回家帮妈妈做手工贴花、玩具。一家人辛辛苦苦,勉强维生。
1984年,中学毕业两年后,魏文生考入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经济系。
「出国读书的主要目的,也是为了生计。考进这所大学,主要是因为能拿到奖学金」。魏文生在留学期间,除了勤工俭学,唯一的爱好就是泡在大学图书馆,因为能每天看到来自祖国的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及电影。
1985年,父亲魏可英开始做房地产,总部设在香港。魏文生毕业后,一边在香港做导游,一边帮助父亲到东南亚卖房子。
1993年,魏文生回国,正式投身家族产业。
1998年,公司业务达顶峰,成为上市公司。
2004年,做房地生意的魏文生来到闽东,支持福建省工商联一个叫「光彩事业」的扶贫项目。在福安,他第一次见识了百年名茶——坦洋工夫。他听中国红茶的历史故事,醍醐灌顶。
——原来自己在国外喝的红茶,不是英国人发明的。原来,中国才是世界红茶的故乡,也是世界产茶第一大国。
——为什么参加世界茶叶博览会,都是老外在讲红茶?为什么七万家中国茶企,还不敌一家英国立顿?
对红茶的了解越深,越是刺痛魏文生的爱国心。
2005年7月,魏文生力排众议,淡出家族经营的房地产业,开设红茶专柜,转到中国红茶产业中来。
他说,「总有东西勾着自己往前走,不知不觉掉进了红茶的美丽陷阱。」
夫妻携手恋恋红茶路
魏文生心中,「张天福」这个名字,如人生指路明灯。
2006年11月18日,魏文生在福州成立元泰茶业。这是百年前,爷爷和兄弟们在日本设立的一个洋行旧名,取意「一元复始、国泰民安」。
2005年,魏文生遇见时年97岁的张天福老先生。
张天福,1910年出生,著名茶学家、制茶和审评专家。中国茶业界普遍把张天福称为「茶学界泰斗」。
「张老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。他为中国茶行业做了很多贡献,老人家‘实事求是’的科研精神和为人处事方式,了不起。」
面对外行的魏文生求教,张天福老先生敞开了心胸。「想知道红茶真正的源头在哪,去武夷山桐木关,那里有一个江氏家族,是正山小种24代传承人。」
有张老前辈的指点,魏文生离红茶又近了一步。
图说:张天福老先生和陈安妮
魏文生年轻时,长得好看。他身边,有个更漂亮的太太。
2007年,魏文生开始大力推广红茶。他请不起知名的明星代言元泰,开始打太太陈安妮的主意。他旁敲侧击,想让陈安妮给公司的红茶代言。
温婉娴淑一直做老师的陈安妮,自然不愿意。魏文生说,咱们先试试,不会很多人看到。你又不是公司法人,人家也不会多话。
后来,魏文生趁和太太补拍结婚照时,他拿来太太拍的一张个人照,偷偷刊登在报纸上。几个月过去,没什么负面评价,魏文生才告诉了太太。
自此,夫唱妇随,夫妻二人10多年的大好青春,都投入了红茶事业。
在魏文生的策划下,太太陈安妮还编写了多本红茶文化的书,比如《中国红茶经典》、《话说福建红茶》、《恋恋红茶》、《人间茶味》等。
这次采访前,魏文生拿出了《恋恋红茶》。随意翻看,文字温暖柔软,记载着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,围绕红茶的各种爱恋和情谊。
太太住在香港,孩子们都在美国。魏文生陪伴他们的日子并不多。
他是空中飞人,世界各地飞。
「我会买飞机打折票哦,时间差不多,就买便宜些的。」
红茶文化的点滴推广
从赚钱的房地产转战红茶,外人看魏文生就有点「傻」。谁料,后来他还做了许多倒贴钱的事儿。
2007年到2008年,魏文生邀请国内18位知名红茶专家,来福州上课,在主流报纸上打广告,每月讲一种中国红茶故事,听者一概免费。
邀请专家、活动组织到刊登媒体广告,魏文生全程自掏腰包。「就想做点没人做的,有意义,有价值的事情 。」
他做红茶12年,和全国的许多茶人都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他走遍14个省、18个产地,收集了18种中国经典红茶。他请来专家,梳理了中国红茶产区概况,和太太一起编纂出版《中国红茶经典》。
在他带领下,元泰茶业确立了中国经典红茶的18茶标,让世界知道了中国红茶是有图腾、有标准的。
除此之外。
魏文生推出「元泰杯」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和「茶通」擂台赛,2007年至今已十届;2014年至2016年,还在全国各地开展了100场以红茶为主题的微茶会。
红茶文化推广,外表光鲜亮丽,媒体频频曝光。明眼人一看便知,是赔本赚吆喝。但是,讲故事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,成为了元泰的独特优势。
红茶地图和茶护照
来北京的短暂两三天,魏文生还抽出空,去考察北京新开的茶空间「煮叶」。凡是行业的新鲜模式,魏文生都要第一时间去考察、调研。
实际上,他自己已经营了近十年的「茶空间」。
2007年8月18日,魏文生在福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红茶屋,融合了中西两种红茶文化。2008年至2010年,鼎盛时期,元泰曾拥有6个红茶屋。
图说:元泰红茶屋
魏文生不老派,他紧跟时代,做了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一切。「市场总会告诉你,该怎么走。」
魏文生聚焦茶产品本身。他通过对各地红茶的拼配,调出了新的口味,与国际接轨。他的店里,最畅销的云南滇红、正山小种、祁门红茶,被包装成了「三道茶」。
「百茶夜话」中,大家品尝的这款红茶,是魏文生精心打造的一款新茶。茶一入口,彷佛就感受到云雾缭绕的仙气。
这款茶,2010年选地、栽种,2016年才产出头一道新茶。
这个茶园,严格依照有机茶生产管理。整个茶园的设计、建设,制茶过程都得到了张天福老先生的指导。2010年,茶园获「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」称号,2015年得到国家有机认证。
品着这款新茶,魏文生畅聊,未来要把茶做成饮料。话音未落,身旁还没上大学的00后姑娘就发问,「老师,碳酸和茶,会起反应吧?」
魏文生一愣,随即跟姑娘解释产品的定位。他总在努力,跟上年轻一代的步履。
图说:元泰「中国红茶产区分布图」
我们展开手里一张「中国红茶产区分布图」。地图正面是中国地图,标注了全国知名的红茶产区。反面,是中国知名红茶产区的详细介绍。
不仅有「红茶地图」,魏文生及他的团队还脑洞大开,发明了「茶护照」。
「有了茶护照,茶友们就可以去全国各地的茶产区,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。当地的茶园庄主看到茶护照,就会热情接待,我们元泰就是大家的外交部。」魏文生说,元泰每个月都组织一期茶乡行,目前都是纯公益的。
中国茶叶如睡狮将醒
2016年4月,在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119周年诞辰时,魏文生荣获「红茶功勋人物奖」。他参加了「吴觉农茶学思想学术研讨会”,并参观上海吴觉农纪念馆新馆。
「吴觉农为中国茶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。他是当代茶圣。他对茶的奉献精神,深深地影响了我。」
「中国茶叶如睡狮一般,一朝醒来,绝不至于落人后,愿大家努力罢。」这是吴觉农临终的遗嘱。魏文生想起,初次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看到这句话,就是感概万千。
今年4月份,魏文生在福州的「红茶创客空间」将正式启用。
这个创客空间,是为年轻人搭建的创业孵化平台。将为红茶产销链条的各个创客,提供各种支持。
魏文生有个「红茶创客空间」微信群,他亲自运营,气氛活跃,吸引了很多年轻的茶人。
在魏文生眼中,中国红茶的产销将继续增长,但国外、国内两个市场有很大不同。
国际市场中,中国红茶近两年仍将保持低速增长。魏文生认为,主要面临三个关,低价关、质量关、品牌关(真实地讲故事)。
国内市场,伴随全国「绿改红,乌改红」的趋势,茶空间、新式茶馆等茶生活方式会持续兴起,这些都会推动红茶销量,有力填补红茶出口的萎缩。
魏文生认为,真正复兴中国红茶,要关注茶产品、茶人和茶空间。
茶产品要追求标准化,新的茶人要懂得仪式感,茶空间要满足消费需求并和国际接轨。由此,才能形成中国真正的红茶文化,和国外红茶市场竞争。
中国红茶400年历史,是一部外贸史,也是华侨背井离乡的移民历。
「红茶复兴的事业,要很多年。或许我看不到,但总有人会看到。」
►后记
和魏文生的交流,靠的不是言语,是心。
世事变幻,商场如战场,但他的眼睛依然清澈。
2003年,父亲离世,树倒猢狲散。他毅然转战红茶,全心全意交付的是一颗华侨心。
他说,你站在地球上空,去看世界,心就宽了。他是基督教徒,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一个人全部的知识、经历、眼界、教养、价值观,都体现在他对未来的洞察。
魏文生,在时间的隧道里,回望到11岁的自己。
——那时,他从福建去香港,第一次见到火车。11岁的自己,被火车熏黑了脸,依然笑着,追着火车跑。
►受访人介绍:
魏文生,福州福清人氏,毕业于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。
系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,福建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,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。
目前,主要从事中国红茶与红茶文化的推广。
► 百茶夜话:
「百茶夜话」由百茶研究院和茶传媒联合主办。
活动采取轻松的茶会形式,和茶领域的大咖进行跨界对话,以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