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间小道,满山杏花。
一个大辫子姑娘,牵马。她温柔抚摸马儿的额头,细声软语说,走,咱去台子上吃草。马儿听懂了,甩甩尾巴,欣然跟她爬上了这个小台子。
这个和四乡八野融合为一体的姑娘,谁能知道,她曾是范冰冰郭小冬的经纪企划、她曾坐拥数家火爆餐厅,是人尽皆知的美女老板?
如今的她,寻茶制茶,是李亚鹏“书院中国基金会”的茶修老师,是武夷山回应山房茶修书院的文化顾问。她常年隐于京郊山中, 品茶、弹琴、学医、 御马。
她还是“汉方山房”主人。是“无墙博物馆”的发起人。
她,就是敬一。
长城脚下 驭马少女
驱车前往,慕田峪长城脚下。
第一次见到敬一,身材曼妙的她,站立在盛放的粉色玉兰花树下。
山坡之上,有个叫“汉方山房”的小院,是她的家。
“汉方山房”忠实的守护者——黑贝欢欢,身材魁梧,正狂吠不止,显然是生人的到来扰了他的清静。
敬一走出来。她低下头,轻抚黑贝欢欢,像是哄自己的孩子,喃喃说话。欢欢顿时安静。
山房后的马厩,有对叫“吉祥”和“如意”的年轻“小夫妇”,一个高大帅气,一个娇憨温柔。它们,是敬一的马,有着阿拉伯的血统。
走进小院,四方格局。
主人敬一养植物、金鱼,插花。
她安然坐在院子里,并不多语。四周的一切,包括我们,被她轻松“打理”的井然有序,生机盎然。
天地浩渺,万物有灵。敬一名中一“敬”字,是因为,天一生水,天地有爱。大自然中的一切,无不令她心生敬畏。
与蔬菜对话 探索食物的奥秘
敬一,这个才华横溢又野性十足的姑娘。她时常游于山水之间,喜欢读三毛的书,驱车前往玛瑙湖。
毕业后,她按部就班做上班族,在华谊兄弟公司做经纪企划,后在知名药企拜耳医药做市场。
光鲜体面的工作,背后却是她忍受不了的束缚和乏味。
她热爱美食,喜欢中医。她要寻求新的表达。
2004年,她辞职创业,开了人生的第一家餐馆——酷虾逸族。
餐馆生意火爆。美丽的女老板却经常一个人躲进后厨,仔细研究菜谱,给来自全国各地食材“开会”。
比起和人的交流,她更愿意和食材交谈。她充分了解了它们性味,然后有组织有纪律地让他们“听话”,各司其职。
五颜六色的瓜果梨桃,各类蔬菜,这些取自自然的草本植物,美得通透。敬一想要打通人体和它们的关系。时间久了,反倒是被它们迷住。
“食物有五行,相生也相克,只有懂得食材,烹饪时才能充分保留它们原始的气韵和营养,让身体能够接受。这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种修行。”
敬一具有与食材交流的能力。她有厨艺,征服了食客。酷虾逸族风生水起,于是便有第二家、第三家……
2006年春节,她摘取央视厨艺大赛奖项。
进山学茶 给岩茶唱歌弹琴
2003年,敬一首次来到武夷山。在这里,她初尝岩茶,岩茶变化莫测的魅力让她深深迷恋。
她拜师学做岩茶。
清晨,她跟随师傅踏着晨露进山采青,晚上回来看着师傅做茶。熬到终于可以亲自上手做茶,却和看到的完全不同。
“岩茶变化无穷,每一次做茶都是一次新的开始,没有规律可循。”
制作岩茶,工艺复杂,需历经十几道工序。想要做好岩茶,更需反复锤炼。
“有时候,火候没掌握好,茶做坏了,怎么办呢?我就会唱歌、弹琴给茶听,与它们交流。”
在敬一的心里,茶树上的叶子,到杯中的茶汤,是一场生命的轮回。茶是大自然中美好的生命,做茶的过程,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和交流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2006年,敬一第一次成功做出岩茶。“成功的岩茶,就是喝起来像岩茶,而不是其他任何高级的标准。”
她是一本岩茶“小百科”
一排翠竹,一盏花枝,一方茶席。
喝完敬一的岩茶,口中是野生、干净的质感,瞬间身心清远安宁。
2013年,敬一来到慕田峪长城脚下,租下一座小院,取名为“汉方山房”。
她清雅自居,养马养花养鱼,弹古琴研究韵律,研读古籍学习中医,茶不离身。
她了解岩茶,讲起来,仿佛翻开百科全书:
阳光下采摘的茶叶,有高扬的香气。乱石堆中生长的茶叶,会滋味丰富;
不同水质、温度高低、投茶量,都会让一杯茶充满变化和期待;
老枞水仙,第一泡和第十二泡,茶气和香味迥异,却各有魅力;
茶汤之中,有苔藓味、花果香、蜜兰香、水蜜桃喉韵、桂圆香;
每个山头,都有自己独特的山场气息……
敬一把自己对茶的了解,分享给更多人,她是李亚鹏“书院中国基金会”的茶修老师。
她和学生交流——
采茶、做茶、泡茶、喝茶,所有的环节都重要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
她告诉我们——
想要懂岩茶,就是多喝,多去茶山,到茶山去喝,喝得够了就懂了。
她告诉朋友——
如何用喝茶调整身心。
她把自己每年限量制作的茶,分享给周围的朋友。
“中国茶道吸收了道的思想精华。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,树立了茶的灵魂,即崇尚自然、朴素,崇尚美学理念和重生、养生的思想。”在即将出版的茶书里,敬一这样分享茶修。
天地有爱 你我无墙
敬一的儿子两岁时,她带着他,回归山林自然。
她陪着孩子读书写字,带着他骑马上山,让他与自然相亲,感受花草树木的生长。
她精通医道,常给村民针灸,和当地人相处融洽。
这一切,都源于大自然所蕴藏的能量与智慧。她说,自己做的,就是回馈自然。
她说,自己“是一个天真的大孩子,爱在游乐场流连徘徊,爱探索各种新鲜的事物……我们总希望,如果有那么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际的博物馆,可以一直探索。开始是自己,后来有了同伴……我们遇到了爱”。
在她的感召下,无墙博物馆众筹了名为“放情·丘壑”的活动。
活动以守护传统工艺、匠人精神为主题,以手工艺术品展示,结合现场体验与教授的互动方式进行。在“秋纪主题”活动中,无墙博物馆邀请台湾学者赖一诚来讲学……
专注博物馆设计的丹青老师,现在也是无墙博物馆的成员。他建立了“丹青山房”,还建立了书画设计与陶艺为主题的“丹青山房工坊民宿”。
从事手工织染的“玺世朴堂织染工坊“,也进驻山村,设立“半山山房”。
从事空间美学设计的黄建洪老师,在村子里也设立“节气山房”。
以锯瓷和陶瓷鉴赏为主题的“三三山房”,也完成初期的策划与设计……
如今,在京郊的莲花池村,无墙博物馆一点点扩大,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员(如图)。
谈到无墙博物馆的未来,敬一说,她的梦想是驾马于山间,夜逐流萤。
只有生态纯净的山林,才会有流萤飞舞。所以,她和无墙博物馆的成员,一起致力守护山林、重建山村生态。
采访手记
敬一,是一个能量满满的发光体。
二十年,她行于山水自然,练就了明察功夫。她辨水土、辨茶、辨人、更辨生命。
她是落入凡间的精灵,她可沟通自然、沟通天地万物。
敬一说,有形的物质源于“无”。信息于时空间往来,都在“无”这个最自由的乐园。
无界、无疆、无限……的博物,这便是如今的无墙博物馆。
永远守护,最初的澄澈与美好。
没有界限,没有阻碍。
受访人介绍
敬一,
“书院中国基金会”茶修老师;
武夷山回应山房茶修书院文化顾问;
汉方山房主人;
无墙博物馆发起人及联合创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