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隆爷,会吃会玩会享受。
他25岁登基称帝,掌权近60年,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最长的皇帝之一。
他擅养生,活出了89岁高龄;
他酷爱诗赋,一生作诗4万余首,力压《全唐诗》中的2000诗人;
他更通晓茶道,将品茗饮茶奉为人生第一雅事。
1796年正月,做了整整60年皇帝的乾隆打算禅位给皇太子永琰,大臣拍他马屁说:“国不可一日无君啊!”乾隆举起手中茶碗回应道:“君不可一日无茶啊!”
他的存在,充分证实了皇帝这个职业的前途性。
独创测水方法:轻者为佳
某日,乾隆和王公大臣们在避暑山庄烟雨楼赏景,吩咐侍从赐茶。
侍从们捧着精致的粉彩盖碗上茶,楼上顿时茶香四溢。
►粉彩开光乾隆御题诗《雨中煮茶图》
乾隆问:“尔等可知此茶何名?”
众臣摇首不知。
乾隆说:“此茶是福建建宁所产大龙团茶。”
又问:“卿等可知泡此茶的是何处之水?”
众臣亦不知。
乾隆说:“这是承德伊逊河上游之水。”
深谙“茶佳还得泉水好”的乾隆爷,以“水以轻者为上”为原则。甚至,还为此发明了一个鉴水的方式——用银制小方斗称量水的重量,以轻者为佳,重者为次。这种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评定各地之水的名尔座次。
►镇江冷泉
所称的水中,北京香山玉泉山为一两,因此被定为天下第一泉。镇江的冷泉为“天下第二泉”,无锡的惠泉为“天下第三泉”。此种测水法令人惊叹,也足以证明乾隆皇帝对饮茶每一个细节的专注。
►北京玉泉山泉
“(玉泉山、伊逊河)都是一两;济南珍珠泉重一西二厘;镇江金山泉重一两三厘;惠山、虎跑泉都比伊逊水重四厘。象虎丘和香山碧云寺之水则比伊逊水重一分。”
这三大名泉,在乾隆的一生中,始终被选为进奉御前的烹茶用水。乾隆对水何等挑剔,足以见得。
亲自DIY三清茶
乾隆皇帝喜好饮茶 ,为了满足皇上的需求,宫中各类贡茶数量众多,种类也甚为齐全。
清宫内设有专门的茶库,每年内务府都会根据皇帝的喜好,收存进贡名茶几十种,多者能达百瓶。
据档案记载:乾隆时,地方官员例进各类名茶:碧螺春、银针茶、梅片茶、珠兰茶、莲心茶、花香茶、郑宅芽茶、仙茶、片茶、观音茶、菱角茶、名山茶、茶砖、锅焙茶……种类繁多。
宫中既有茶库,也设有御茶膳房、皇后茶房等。贡茶除供皇帝与后妃饮用外,还常常赐予皇室子孙、重臣。
他不仅品赏和收集各类进贡的名茶,而且自创“三清茶”。
什么是“三清茶”呢?三清茶以龙井贡茶为主料,佐以清高幽香的梅花、清醇莹润的松子、清雅芳香的佛手,三样清品,合称“三清”。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此茶为乾隆所创,作为皇帝,在茶中加了梅花、松子、佛手这三样清品,招待大臣,有着吉祥的寓意:
梅花寓一种精神,象征五福;松柏四季常青,凌寒不凋,寓意长寿;佛手谐音则为福寿。
其调制方法是,以龙井茶为底,将佛手丝投入瓷壶,冲入沸水,投入龙井茶,然后冲水至满壶,再用银匙将松子仁、梅花盛到盖碗中,最后把泡好的茶汤冲入盖碗,即成“三清茶”。
乾隆皇帝认为,品尝三清茶,最好是在轻雪漫飞的冬日。因为梅与雪,都是大自然在冬季所创造的美好现象,于是风流天子品尝梅花的时候,也一定要以雪水与之相伴。以上三种物品皆属清雅之物,以之瀹(yuè)茶,具幽香。
“三清茶”迥异于人们观念中的茶,饱含浪漫色彩和文人的情趣,乾隆至道光百余年间,清帝一直沿袭此茶宴。
三清茶·乾隆冰窨小春御题
以雪水沃梅花、松实、佛手,啜之,名曰三清。
梅花色不妖,佛手香且洁。
松实味芳腴,三品殊清绝。
烹以折脚铛,沃之承筐雪。
火候辩鱼蟹,鼎烟迭生灭。
越瓯泼仙乳,毡庐适禅悦。
五蕴净大半,可悟不可说。
馥馥兜罗递,活活云浆澈。
偓佺遗可餐,林逋赏时别。
懒举赵州案,颇笑玉川谲。
寒宵听行漏,古月看悬玦。
软饱趁几余,敲吟兴无竭。
私人订制“三清茶碗”
乾隆皇帝发明“三清茶”之后,十分喜爱,他认为梅花、松实、佛手,皆属清雅之物,以之瀹茶,具幽香,更具君子雅致。
“三清茶”是乾隆皇帝的最爱,每次举行宫廷宴会时,都会召群臣联句吟咏,参加者多为词臣,如大学士、九卿及内廷翰林,优胜者,皇帝将以其私人订制的“三清茶碗”作为赏赐。
► 清乾隆·瓷制三清茶碗
所谓三清茶碗,就是把吟咏的诗句抄录在茶碗上,大臣们以得到如此赏赐为极大的恩遇和殊荣。
三清茶具是乾隆朝皇室定制的茶具,品种包括陶瓷、漆器、玉器等,三清茶瓷具以青花、矾红釉为多见。
► 清乾隆·青玉制三清茶碗
镇江博物馆就藏有乾隆御制的青花三清茶诗碗,矾红鲜明亮丽,青花淡雅纯正。两碗均高5.4厘米、口径10.7厘米、底径4.8厘米;敞口,深腹,圈足,内有“大清乾隆年制”篆书官窑款;内外口沿下及外近底部为如意纹;内底心圆形开光,内饰折枝的松、梅、佛手各一株。
►清乾隆·剔红三清茶碗底托
除了烧制瓷制三清茶碗,乾隆皇帝还将此样付诸到了多种质地上,比如制作了玉碗和漆碗。三清茶碗从设计、装饰到使用,甚至在寓意上,都可谓将乾隆皇帝饮茶的“讲究”体现到了极致。
改宫廷酒宴为“茶宴”
除了自得其乐喝茶做茶,乾隆皇帝还将流行于康、雍两朝的“文宴”改良成了“茶宴”。
所谓文宴,是宫廷饮酒作诗的一种娱乐活动。但不是所有的文人雅士都与诗仙李白一样,有酒便有诗,不少与会雅士因不胜酒力而中途离席,许多时候无法完成皇帝大boss交代的赋诗、联句等“任务”。据《康熙起居注》记载,群臣奉诏“畅饮”,结果“有沾醉者”由“内官扶掖而出”。
又据《雍正朝起居注册》,内侍传谕:“诸臣毋得过拘礼节,能饮者不必限以三爵”。可见,康雍两朝文宴之醉者或不可胜数也。
►康熙、雍正起居注
乾隆皇帝发现此前文宴的“弊病”后,为抒诗兴、抚忠良、定国是、尊斯文,遂决定于乾隆八年(1743年),将酒宴改为茶宴,以茶代酒,对律诗、联绝句,畅聊国之大事小情。
乾隆十年(1745年)以后,“茶宴”作为宫廷宴会的范本,正式成为定制。
乾隆皇帝在重华宫举行茶宴,豪华隆重,极为讲究。
一生创作茶诗近300首
要想讨得乾隆的一杯茶喝,必须得有深厚的文学造诣。茶宴所做联句诗, 小从时令,大到政治事件, 内容丰富、题材广泛。譬如:乾隆十年(1745年)立春后一日召大学士内廷翰林重华宫赐宴联句:
重华予旧邸,嘉宴此同堂,应律三阳泰。(御制句)
迎年百福穰,词臣咸珥笔,圣主正垂裳,六出霏花早(臣张廷玉)。
千畦宿麦芳,土牛徵令典,綵燕试新装,仙木雕楹丽(臣汪由敦)。
华幡绣带飏,流澌分绮谷,积素耀珪璋,梅萼犹含绿(臣刘统勋)。
……
此外,乾隆皇帝自己的咏茶诗也是不胜枚举。这些咏茶诗内容生动,真实反映了当时茶农生活及农业发展。诗中可见乾隆皇帝注重民生,鼓励发展农桑,保护耕地,重视茶叶种植业、茶学的发展,在清朝的全盛时期康乾盛世,算得是一位明君了。
►乾隆御用旅行茶具套装
在让位给嘉庆,自己退居为“太上皇”后,乾隆依然嗜茶如命,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“焙茶坞”,每日悠闲品茶。他在世八十九年,为中国历代皇帝中的寿魁,其高寿与终年饮茶的习惯不无关系。
►弘历南巡图
乾隆爷,他生逢清朝最隆盛的时代,登基顺利,人民顺服,国土辽阔。
他活的好且长,也活得特别有成就感。
他身体素质好,骑马、射箭、围猎、摔跤,他是出名的旅行家,六次南巡,四次东巡……
他从来不忘犒劳自己,不但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权势和最丰厚的财富,也拥有世界上最敏感的味蕾和最挑剔的眼睛。
他改宫廷酒宴为茶宴,发明“三清茶”,在大雪天品茶,他做茶诗,还定制“三清茶碗”赏赐会做茶诗的大臣……
他在位的60年,极大带动了各类与茶有关行业的发展,景德镇的制瓷业、宜兴的紫砂业、南方的种茶业、制茶业……
►被乾隆盖满印章的字画
在没有微博,没有微信,没有B站的年代,乾隆在几乎所有赵孟頫和王羲之的字画书法上,都会发一波弹幕,成为名副其实的弹幕鼻祖。
乾隆的存在,充分证明皇帝这个职业的前途性。
他一生的每分每秒都不曾虚度,他是清朝最闪亮的生活家。
【图片来源于网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