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茶传媒茶传媒
茶传媒
–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
  • 首页
  • 专访
  • 行业
  • 展会
  • 活动
  • 课程
搜索
  • 首页
  • 专访
  • 行业
  • 展会
  • 活动
  • 课程

茶传媒专访 | 茉莉花茶落伍?错,傅天龙让它创新、年轻,更富有时代感

11月62017

 

他13岁开始制茶,一个人挑担子走街串户卖茶。

他一年的三分之二都在外面跑,剩余的三分之一,在故乡做茶。

1985年到现在,他守着一杯“春天的味道”,在中国茶的发展进程中,成为茉莉花茶的非遗传承人。

他创办的春伦茶业成为中国茶叶百强企业。他给自己总结:我是个卖茶人、做茶人、种茶人、送茶人。

他有很多奇思妙想,把茉莉花茶变得年轻、有趣,富有时代感。

他是与茉莉花茶同生共息的傅天龙。他与茶相伴,随茉莉起舞。

一斤茉莉花茶一钱金

“茉莉花茶是我童年的梦,是年轻时的追求,又是我毕生的事业。”

在福州,茉莉花茶家喻户晓;在福州茶界,傅天龙的名字耳熟能详。

1965年,傅天龙出生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的一户茶农家。

时至今日,他仍清晰地记得自己读三年级的时候,每天放学回家,都要采摘茉莉花,还要挤羊奶、牛奶。

“那时候,房前屋后都是茉莉花,闽江两岸山坡上都是”。

农忙时节,各家各户忙着采花制茶;闲暇之余,大家便在古榕树下,泡一壶花香四溢的新茶,听老人们述说花茶的辉煌历史。

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。

早在两千多年前,茉莉花就漂洋过海,落户福州。历经数百年积淀,智慧的福州人,把茉莉花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。

“茉莉花茶是福州人祖先的创新。在宋代,人们普遍认为香对人体有益,而花和茶的结合,有安神醒脑、清热解毒、疏肝解郁的作用,这些都是茉莉花茶的功效”。

到了清朝,福州茉莉花茶晋升为皇家贡茶。

“奶奶、母亲、和父亲都告诉过我:一斤茉莉花茶一钱金,茉莉花茶从前都是贵族喝的”。

直到近代,冰心笔下曾写道:“我的故乡福州既是茶乡,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。解放前四川、湖北、广东、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,但它的花种、窖制技术都是从福州传去的……”可以说,福州茉莉花茶是世界茉莉花茶的鼻祖。

1985年,福州茉莉花被选为福州市市花。

2014年,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,茉莉花茶正式成为福州的一块“世界级”金字招牌。

这是傅天龙对茉莉花历史的讲述。

茉莉花茶是傅家祖业

傅天龙家是做花茶的老字号,祖辈都做茶。用他的话说,“做茉莉花茶是祖业”。

清朝咸丰年间(1858年),祖辈生活在乌龙江河城门山上的傅家,他们抓住福州茶叶市场大发展的契机,以城门山和乌龙江边为茉莉花的生产基地,成立了一家以销售茉莉花茶为主,虾油、盐、烟叶为辅以及其他百货充盈的商号——“生春源”。

生春源的创始人为傅友华,作为其第六代传人的傅天龙,13岁那年,他开始正式学习制茶。

1983年,高中毕业的傅天龙打过工,下过田,但最终让他安定下来的还是做茉莉花茶。

“1984年年底,我带着东拼西凑的200块钱,第一站从山东济南到天津,从那开始走街串巷卖茶叶,住一天2.9元的旅店,每天早出晚归”。傅天龙忆起最早卖茶的日子。

创业自是艰辛。

傅天龙冬天冒着风雨,夏天顶着烈日。一个人挑着担,每天早早就到大市场,找地卖茶。

再后来,“开了窍”的傅天龙把目光转向工厂,他早上摆地摊,中午就到工厂寻找茉莉花茶的销售渠道。

“每次和工厂谈,都说太早了,明天来吧。当时没有电话,就跑到街口去打公用电话,和工厂谈生意。后来自己厂里装了那种可以摇的电话,每次打完电话,就带着样品茶,坐火车再去和对方面谈。”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
一年不到,傅天龙的市场从北方扩展到南方,他建立起了茉莉花茶的全国销售渠道。

1985年,傅天龙和兄弟傅天甫创办福州天峰茶果厂。

此时,在傅天龙内心深处对茉莉花茶的记忆以及自信,也由梦想一步步走向了现实。

一杯“春天般的味道”

掐指一算,三十几个年头,茉莉花茶如同一个人,傅天龙和它熟悉,如同老朋友。

他从中国茶的整体历史,纵深去看茉莉花茶的发展,他时而笑谈福州人发明茉莉花茶的故事和传说。

“茉莉花茶在清朝是贡茶,当时叫香片。马背上的人为什么爱喝,因为,到冬天冰天雪地的,看过去都是白茫茫的雪,在冰天雪地下,喝一杯有茉莉花香的茶,就有了’春天般的味道’。”

他也戏说起,郑和当年下西洋,“到了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福州,都是装茉莉花茶上船,把花茶蕴含的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”。

平日的傅天龙爱读历史,他也不自觉的成为中国茶市场发展的见证人。

“1992年,很多茉莉花茶商转做铁观音。与此同时,河南信阳毛尖、安徽毛峰……开始备受瞩目。1999、2000年铁观音盛行,2001年,很多人又在做大红袍,2003、2004年,普洱茶备受追捧,而后大江南北一片红。在这个过程中,茉莉花茶始终在默默耕耘。”

傅天龙淡然讲起中国茶市场的风云变幻,茉莉花茶的起伏跌宕,时至今日让他依然有所触动。

“1990年以后,茉莉花茶开始不断下滑,1994年下滑最厉害。那时(茉莉花茶)都卖不出去,真的很痛心,但是我一定要坚守。”

在茉莉花茶企业纷纷关门、花农纷纷砍掉茉莉花树的时候,傅天龙成立了专营茉莉花茶的春伦茶业有限公司,并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,在城门镇建立了600亩生态茉莉花茶科教观光园和3万亩无公害绿色茶园。

而几年的坚持,使他赔光了原有的千万资产。

“消费者从之前对茉莉花茶的依赖、爱不释手到抛弃,这是一个痛的过程。”

在绝境中,傅天龙借钱制作了300多斤茉莉花茶中的极品——针王,赠送福州各界有影响力的人士,扭转了茉莉花茶“低档”的印象,使得整个行业进入良性循环。

过往经历,也让傅天龙加大了对茉莉花茶品质的把关。

2000年,傅天龙工厂从最初两个人扩展到几十人,销售渠道拓展至北京、天津、广东和东北多地……

为什么茉莉花茶市场整体不好,傅天龙的茉莉花茶却价值千万?

傅天龙坦诚说,“那时候我卖的茉莉花茶,价格反而比同行要高。高出的部分就是高出的品质。”

我首先要成为制作大师

傅天龙遍访名师,反复探索,他摸索出了一套质量稳定的生产模式。

更重要的是,他要求自己要比任何人都熟练茉莉花茶制作的每道工序。

“茉莉花茶最重要的是窨花过程。每年三、四月份采摘茶叶,开始初制、精制,到六月份茉莉花开采时进行窨制。窨花要用最好的花,一窨要三天。花茶结合,茶花分离,然后烘焙,烘焙后通凉,通凉到第三天,花和茶再进行结合。”

“最好在三月份采茶,采到五月、六月结束,六月初等花开。采茶和采花通常需要几百个工人,花期由五月初到五月底,都是农民手工采茶。”

傅天龙创立的春伦一步步崛起和壮大。它似乎是个幸运儿,每一次,都能抓住时机并持续稳步增长。

2001年起,傅天龙积极走出了一条集团加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。

“我们通过公司+农户的方式直接向茶农收购茉莉花茶,减少了流通环节的成本,使每斤茉莉花由原来5元左右的收购价提高到每斤26元左右。仅此一项,花农每年每亩就可增收1.5万多元。”

茶农按照春伦统一要求,进行茶树的栽种和采摘,春伦包销茶农的产品。

傅天龙这一举措,为茶农解决了后顾之忧,也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。

紧贴时代制作创新茶

“在我们这里,任何事情都要创新。管理要创新、思路要创新、产品要创新、营销要创新,故事要创新。”

傅天龙熟悉茉莉花茶的人文历史,也见证了茉莉花茶这几年发展的市场,他认为,传统的茉莉花茶要求发展、求生存,需要的是不断创新 。

茶席面前,他给我们展示“非常6+1”、“星座茶”和借助科技的“秒泡茶”。

最喜欢历史书的傅天龙,心理年龄其实很年轻。他很关注年轻人,每天都在思考“什么样的产品接底气,什么才是真正的有人气”。

他读书、看新闻、关注网络、甚至追年轻人看的电视剧。他关注核心的流行趋势,总想着这个趋势如何和企业产品结合。

“非常6+1”,就是六大茶类,每种茶都加茉莉花,然后制作出的礼盒茶。

“我们先创造了红茶+茉莉花,后来是铁观音+茉莉花,大红袍+茉莉花,白茶+茉莉花……这个产品创新的过程证实,茉莉花是有包容性的。”

一句话,消费者需要什么,傅天龙就绞尽脑汁做出来。

傅天龙更尝试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。

他亲手挖掘并命名了“龙条”、“龙芽”、“龙峰”、“龙珠”,他也创造了“茉莉针王”。

“我们所做的尝试,都是紧贴市场的。现在集团生产的200多种茶,不是一下子做出来,是在年年竞争中,不停往前跑,做出的差异化。”

傅天龙在做一件事,他在把千年的福州茉莉花茶拉入现代化,拉进每个时代最强的潮流中。

茉莉花茶应该走向全世界

“把不好的生意做好,才叫本事。任何事情没有容易的,别人做不到的事情,你能做成,才叫能人。”

内行人都知道,茉莉花茶不好卖。但傅天龙的茶,近几年业绩却都在呈百分之十五的递增,”今年是百分之十八的递增”。他笑着说。

从1985年走到现在,春伦已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生产厂房6.1万多平方米,下设9个生产基地,共计4.2万亩茶园和7000亩的茉莉花基地。

春伦集团成为“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”、“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”企业、“中国茉莉花茶传承品牌”企业、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。

他的茶畅销全国及港澳台地区,也出口到美国、俄罗斯、欧盟、东南亚、日本……

傅天龙提倡做百姓茶、生态茶、健康茶。

他搞起茉莉花文创园,提倡茶文化体验,他建立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。“每年,都有两三万人来参观,一定程度上,也实现了茶文化进校园。”

傅天龙眼中,看的是整体产业。他认为中国茉莉花茶走向世界,才是真正赢得了市场。

他深深的体会到,“中国在崛起,在走向世界。中国人发明创造了茶叶,我们有责任让世界人民都了解中国茶。现在,这是最好的时候。”

人要让利,吃亏是福

“让每个国家的人,都能因为春伦认识、了解中国茶,这是我的梦想。”

这也是傅天龙近十年深沉的思考。

“你多考虑别人,空间就大,你都考虑自己,空间就很窄。换位思考,你就知道市场在哪里,自然就有你的位置。”

这是傅天龙几十年下来的思考方式。

他始终坚持“人要让利,吃亏是福”。

日常生活中,傅天龙非常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。他会分析,更敢做。而他只要做,就是要做到极致。

“行行出状元。每件事情,做到最极致、最专业的时候,就会蹦出火花。不要半途而废,整个问题分析完后,都有一个主流,你要看清方向。看清方向要通过各种判断和分析,更要掌握了解潮流。”

过去,春伦只服务一两类消费者,如今春伦服务的是多维受众。这个服务,就是全套的精准服务。

“春伦天天都有危机感。危机感越强,就越有创新力,有危就有机会。”

“退休后,我会考虑周游世界,传播中国文化,把中国文化最根本信、义、礼、智、孝,传向全世界。”

说起自己的家庭,傅天龙一脸放松和惬意。

傅天龙的老母亲,如今仍是一家之主,她也是儿子力量的来源。

►采访后记:

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。

傅天龙小时候,母亲做小本生意,坏的水果从不卖给别人。

做人要有基本的良知,这是他受教育的第一课。

“质量是生命,诚信是基石,这都是最根本的东西。”

谈到对自己的定位,傅天龙说自己在努力做一个茶人。

他的客户,很多人几十年来一直找他订购茶。他认为,做人要以心相交,这个是做茶人的根本。

傅天龙和弟弟掌管着春伦。

兄弟二人提出茶的“五和理念”:

“一个人喝茶是和静;两个人喝茶是和气;一家人喝茶是和睦;全国人民喝茶是和谐;世界人民喝茶是和平。”

► 受访人简介:

傅天龙,现任福建春伦茶业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

福建省技能大师,非遗传承人,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师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 

Category: 专访2017年11月06日

相关推荐

为啥这么多小孩开始学茶?青少年茶艺教育专家霍艳平有话说
2019年01月18日
“茶席魔法师”江昭慧,她把大自然搬入了一方茶席
2018年12月13日
“百花教授”常定华,她插的花是中国画,画出了生活下的生活
2018年11月28日
“冰岛王子”高明磊: 冰岛茶是我的美学进阶课
2018年11月16日
草木集总策划李辉:我们对天下的承担,就是真实无伪
2018年11月05日
可实操的台湾生活美学是这样 台湾中华茶联答茶小仙18问
2018年09月14日
栏目
  • 2018北京国际茶业展
  • 专访
  • 匠人
  • 展会
  • 文艺
  • 新中式
  • 未分类
  • 活动
  • 茶人
  • 行业
  • 观点
  • 视频
  • 课程
按时间查找
  • 2019年八月
  • 2019年七月
  • 2019年六月
  • 2019年五月
  • 2019年四月
  • 2019年三月
  • 2019年二月
  • 2019年一月
  • 2018年十二月
  • 2018年十一月
  • 2018年十月
  • 2018年九月
  • 2018年八月
  • 2018年七月
  • 2018年六月
  • 2018年五月
  • 2018年四月
  • 2018年三月
  • 2018年二月
  • 2018年一月
  • 2017年十二月
  • 2017年十一月
  • 2017年十月
  • 2017年九月
  • 2017年八月
  • 2017年七月
  • 2017年六月
  • 2017年五月
  • 2017年四月
  • 2017年三月
  • 2017年二月
用户留言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  关注我们
    联系我们
    北京温暖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    电话:15901382901
    邮件:bd@chachuanmei.com
    合作伙伴
  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
    老舍茶馆
    华夏文化传播基地
    北京茶品牌研究院
    正山堂书画院
   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
    北京茶友会
    鸟巢·茶空间
    湖南卫视茶频道
    二十四节气馆
    Copyright 2017 茶传媒 TeaMedia 京ICP备17016048号
    • 关于茶传媒
    • 广告合作
    • 投稿须知
    • 茶人求报道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登录
    底部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