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传媒——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
前几天,奥斯卡小金人都被瓜分完了。
人家张扬导演,被佛系姑娘表白后,也火了。
娱乐圈,影视圈,从来就没消停过。
于是,小仙想好了,今天扒一扒电影电视剧里那些走心的茶镜头。
顺便,也能借着工作刷个剧
茶道美学——“美是绝对无法骗人的”
►《寻访千利休》2013年
我的一生……只为了在寂静之中,享用一杯茶而费尽心思。
千方百计地钻研,为的是从一杯茶中享受活在天地间的无上幸福。
这部被视为美学经典的茶电影《寻找千利休》,以利休对茶道的极致追求作为主线,几乎每个镜头都是对茶的悟道。
茶是此片的魂,毫不夸张。
先说茶席。
电影一开头就是千利休的茶席,极美,讲述千利休茶道的高深和隽美。
►一个简陋的盒子,因月色而显得唯美。织田信长倒出整整一袋子的黄金,千利休则也因此成为信长大人的茶头。
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是
☟
众人呈贡名物给织田信长,晚至的千利休以黑色漆盘反射明月的倒影,受到了信长的高度赞赏。
不同于常人。
利休对茶席的定位,是诚心接待当日的宾客,只是以纯粹的初心起念,保持着不变的关爱之心,随着万变的世界及环境调整,安排一场朴实的相会时刻。
原著中有一段利休的内心言语,以口白方式阐释其茶道的精髓所在。
再来说茶道。
“茶道的精髓,在于山村的雪融处、萌芽小草的生命光辉。在于浑圆小巧的山茶花蓓蕾蕴含的强韧生命力。我抱着这种心念,无论是茶具或摆设,都不厌其烦地下了许多工夫。使客人冬暖夏凉,端水、捡柴、煮水、泡茶、供佛、奉茶,自己也喝。
那不容增减分毫的茶道之极致,是人用心朴实生活的极致”。
再来说电影中的茶室。
千利休在晚年时趋于古拙稚朴,将茶室建得极其简朴,斩断了茶道与物质、娱乐的联系,让茶道成为一种禅法修行。
他将茶道与侘寂美学结合,追求知行合一、自然简朴、残缺易逝之美,形成“和、敬、清、寂”禅茶一味的日本茶道体系,扭转了以黄金为审美价值取向的安士桃山时代奢靡风气。
►茶花、茶屋的设计,将自然与茶道结合美到无与伦比。
►熟练茶道仪式的人,其肢体呈现一种视觉上的风姿美,所谓“动态的生命的美感”。
►他还将茶室空间缩小,入口放低,这样无论任何身份入内都得低头折腰,意为凡入内者皆坦诚平等相见。
►侘寂、古雅、枯槁,重要的是生命优美的光辉。
最后总结下茶的美学理解。
在探讨审美中,康德称“无关心的满足(disinterested satisfaction)”是美感判断的第一机制。
而所谓“无利害关心性”就是一种主观的判断,指的是“一个美感的判断只要是基于无任何利益考虑的满足,就是个人心灵中审美判断的存在”。
而这正印证了千利休对美的极致追求,他曾这样说。
“美是绝对无法骗人的,无论是茶具或泡茶,茶人总是拼命寻求绝妙的境界。如果茶杓的竹节位置差一分,使用起来就不会顺心;如果泡茶时,盖置放的地方差了一个榻榻米的距离,内心就会感到痛苦。那正是茶道的无底深渊、美的无底洞。”
茶说情殇——“茶凉了,我再给你续上吧”
►如今的我仍在煮青花瓷杯的半盏茶;可你转世的脸孔究竟轮回在哪一户。
这部俞飞鸿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《爱有来生》,于2009年上映,是一部投资4000万,票房不足700万的文艺片。
影片中沉甸甸的茶壶,抓进壶中的茶叶,女主角与茶似为一体,从头到尾一直在使用各种颜色的豫丰壶,冬天可以煮、可以泡、可以闷砖茶,夏天可以晾花草茶。
片中反复叨念的台词:“茶凉了,我去给你续上”,一杯渐渐冷去的茶,如同历经转世却无法完成的爱,不免令人感伤。
►银杏树下,阴阳殊途的一人一僧,隔着五十年的轮回说了两晚的故事。
►前一世,被掠来的阿九始终不敢放开她的茶盘。悲了,喜了,她都只说“茶凉了,我再给你续上吧”。
今生的莫小玉脱口而出前世的诺言,却记不起一丝一毫的过往。
故事结束,茶温还在,阿明却消失了,大概是入了轮回。
记得俞飞鸿做客《锵锵三人行》时。
窦文涛说起一个观点:爱都是自私的。
梁文道就反驳:爱是欲望的浮动,是要在世上冒险去遭遇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。
俞飞鸿最后说:爱到深处会放手,只要你幸福,我可旁观。
坐在屏幕前,这个未婚的四十岁女人璀璨发光。
茶,洁净淡泊,朴素自然,茶味无味,乃至味也,茶耐得住寂寞,自守无欲,与清静相依。
因有着茶的介入,让探讨人情的情感类电影散发起忧伤和寂寞。
茶中品人——“您得做好,喝好,看好了再去!”
看了《妖猫传》,想起二十五年前的《霸王别姬》。
想当年,顾长卫还是一位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。
他恰到好处的弥补和润色,在片中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,以此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。
导演陈凯歌灵活运用着各种场面调度,那又准又狠的镜语,剪接手法上动静结合的跳跃式组合,以及对声音的独特运用。
(倘若,哥哥还在……)
而年仅27岁的巩俐,凭借着炉火纯青般的演技,脱胎出一个“敏而不狡,勇而不燥,哀而不矫,烈而不戾”的青楼女子,叫菊仙。
举个例子。
关老爷向两位男主兴师问罪这场戏。
一开场,关老爷教训徒弟,菊仙选择了暗自偷听,直到听明白是因为段小楼斗蛐蛐糟蹋戏才挨打的。
仅凭这点,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很有逻辑性的人,解决问题懂得去寻准时机。
►菊仙出场了!当关老爷动手之前的0.01秒,她忽然从衣服后面钻出来,走位非常的独特
她对关老爷强调,1、段小楼是我的男人,你们打他得问我;2、我虽然不是戏子,但你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(得听我一个外行人说话)。
她用两句话掐住了重点,成功地把自己一个外人打入了三个男人的戏里,谈判高手的潜质也初露头角。
关老爷是老江湖,用上了一碗茶。
整部戏在此过渡,自然流畅,在前一个主题结束之后,画面悄无声息地由亮转暗、由暗转亮,婉转而出下一段主题。
►菊仙正儿八经的抢戏了,她被推了足足有5米,都快被推出门了,才被请坐下喝茶(神走位)。
►她虽被“架”在茶面前,但却是抬起腿,坐直了身。
►她的身体语言用拿着茶托的手来彰显,采用的是并不出镜的茶杯,先声夺人。
►当被自己深爱的男人,怒吼着被甩了巴掌。茶杯落地。达到高潮。
►菊仙从眼底悠深处袭来一丝悲哀,紧跟着眉头低下(转个心念),轻轻叹了口气(因为爱索性就选择了原谅),她抿了下嘴唇,用手轻轻擦拭。
这段内心戏实在出色,菊仙的心理活动,巨细无遗,堪称教科书式的表演。
而当段小楼拿起板凳说着要打死菊仙,菊仙就一句“断子绝孙”。
看看三个男人的表现:之前被师傅逼着打段小楼时,一直昂着头的程蝶衣哭了。
之前怒气冲天的关老爷乐了。
而一时还在懵逼段小楼,连个镜头都没有。
菊仙,这个女性角色,此时已远离镜头的外行人,喝了口茶,在三个男人中胜出了!
这一特定场景,演员环境的空间关系、在构图中几近完美。
巩俐完美展现了菊仙这个人物的动作逻辑——菊仙是烟花之地的头牌,却比谁都重情。
一碗茶 决胜负——“你不就像这个茶碗吗?”
世间万物。
大到一场战争,小到一碗泡茶技艺。
速度、节奏平衡是永恒不变的黄金法则。
►茶巾上翻转纤纤玉手,置茶入壶,盛舀茶汤,曾让多少人印象深刻。
茶香袅袅,滤去了武戏间暴戾之气,烘托出几许文艺气息。
把茶作为文戏,搭入武戏,成为十年前很多功夫电影的一个选择。
比如,这场小乔用“茶计”的桥段。(《赤壁(下)》导演:吴宇森)
交战双方直至白热化阶段,小乔深夜,独自一人来到曹操阵营。
茶席之外,将士视死如归,茶席内,二人叙旧喝茶。
小乔:“别急,先观汤色,闻茶香”。
曹操:“这烹茶最难的是什么?”
小乔:“茶叶,火候,水质,器皿。”
忽然这时候,风停了。
小乔定下神,镇定含有惊喜的说,“比较难的是煮水……沸如鱼目微有声,为一沸,边缘如涌泉连珠,为二沸,此时用茶,茶品最佳。腾波鼓浪,为三沸,再煮的话,水就老了,不能喝了。”
她胸有成竹的倒满了一杯茶,曹操见状,说“满了满了~”
小乔一边把茶水倒空,一边意味深长的点出了曹操的本性和这场战争的结局。
►小样儿,收拾你
“丞相,你不就像这个茶碗吗?你这个人一向都是满的,所以别人的话根本进不你的心里。你怀着满满的心来到赤壁,有人会帮你倒空的。”
►然后忽然话锋一转,说,“你根本不懂品茶!”
如果暂忽视对烹茶饮茶严谨的追溯,只从艺术手法来看。
简短几句,一个小场景,将泡茶要点娓娓道来;又一碗香茶借以讽曹,茶成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。
►在《叶问》电影里,借一杯茶告诉世人:武术的最高境界,贵在中和。
►《卧虎藏龙》,玉娇龙被劝说放下屠刀。
茶道心机——“朕喝的茶都是八分烫”
很多紧要的事情解决,都是从生活的细节处着手。
比如,以宫廷心机戏闻名遐迩的《甄嬛传》。
在第59集,苏培盛与崔槿汐被告发后,有这么一个场景,皇帝当着刚走进来的甄嬛,骂了小夏子。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►心机的皇帝喝了
►“朕喝的茶都是八分烫!这都晾成七分了,茶香都淡了!”七分和八分的茶,究竟差距有多大?
再补一句“快来快来”,甄嬛立即顺势跟上,提及苏培盛的事……
►皇帝可是专门挑甄嬛上场的时候骂
这场戏的还原版指向的只有一个——皇帝借茶偏袒甄嬛。
因为以一个帝王的心智,他看得出这件事背后,其实是皇后和甄嬛在较劲。
而从一个帝王的角度,他并不在乎“女人间的事”。
让他在乎的只有权力!
——苏培盛是他用惯的心腹,他自己要杀要剐随便,但绝对由不得别人做主。
皇后是忘了帝王的权力。
有些不爽的皇帝自然有意帮甄嬛,但如果这件事做明了,又担心甄嬛恃宠而骄,重要的是被安个处理不公的名分。
所以,皇帝才会安排茶的这场戏码。
►茶不离身的《琅琊榜》,也是借茶的高手。喝茶,其实是内心戏的博弈。
茶即是存在——以茶面对自己的人生
谁还记得《一代宗师》里,叶(男)问(神)对峙章子怡这张油画大美照?
整个茶席,琳琅满目,茶席的背后高手云集,打起了人海女性战。
叶问一出场,随身就带了两只祭蓝杯子。
顿时,整个画面的格局就破了。
满目颜色都被祭蓝压了下去。
这个颜色,是祭祀时的重要存在。而它的存在,即代表了叶问的气场。
《斗茶》是一部含有日本茶道文化的电影。
片中以陆羽和他的《茶经》开篇,黑瓷茶具泡黑金茶的斗茶场面穿插其中,将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融合在一起。
片至结尾,道出茶人真理:怎样才能做出最好的茶?
答案是拥有一颗善良正直、平和包容的心。
同样,在香港电视剧《使徒行者二》里,两大男主都是茶叶爱好者,他们以茶来阐述自己的人生选择。
值得一提的是。
在《悲情城市》里,侯孝贤导演愿意花上一段很平淡的时间,在电影的结尾,描绘一个中国人是如何喝茶。
两只茶杯,一次斗茶……自然、真实的镜头,如同你,如同我。
泡一泡茶、喝一泡茶,同拍一部电影一样,拼的都是细节和功夫。
未完待续…
图片来源:各大影视资源平台,在此鸣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