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时间,电影《江湖儿女》正在热映,其人文情怀,炽热而深沉。
电影有不同的评价标准,把它当做艺术,或把它当做消遣,都是一种标准。《江湖儿女》显然是用艺术标准来衡量的。
贾樟柯影响力很大,但我们不必担心自己从众。这样的电影不是太多,而是太少。二刷该片后,我深以为,放在当下电影里,《江湖儿女》是毋庸置疑的好电影。
很多电影很现实,但《江湖儿女》有现实的美感;很多电影很朴素,但《江湖儿女》的朴素中有诗意。美感和诗意更重要。就像贾樟柯自己说的,《江湖儿女》确实有古意。
有感于此,作文一篇以记之。
江湖儿女之巧巧列传
独家特约 | 李径宇
赵氏巧巧,晋云中人氏。草芥之躯,以情服刑,情尽义在,名闻乡里,有好事者载之传世,引世情狂议,一时唏嘘。
云中乃边塞之地,古时战乱频仍,沙场呼号,故猛将常新,兵卒遍野。由是民风彪悍,江湖明灭,道义不衰。又及三国关云长亦晋人,忠义之风,尤受拜服。生长云中,巧以薄弱女流,沾染江湖,盖冥冥之数。
巧幸逢盛世,边塞内外融以大同,不复动荡。况父从国之命脉之所,以掘矿为生,日夕劳作,用度不匮,衣食虽不及中上之家,亦无忧矣。加之子可袭业,更世代不作他思。然矿有竭时,运数日衰,慨叹四野。巧母早失,父酗酒不暇,锅灶寒微,无有生意。
初,巧出身学识皆不入流,辗转于城郭郊野,就地飘零。渐以歌舞天性为姬,一时云中少年争示好。兼与三教九流声有应和,东隅西墙,混迹图存。此中不乏涎其姿容者,不乏情仇纷杂。
或曰:煤矿重镇所在,根脉一体,运命相跻。云中男女多郭斌巧巧类。郭斌者,世人不识其姓,长者曰斌斌,少者曰斌哥。亦有好事者证,昔斌慕巧不得,常作鱼死网破状,险酿大祸,后阴差阳错,盖累世有缘。此草蛇灰线,隐于不溯。
巧一时安定,作浮萍生根之想,常谓移徙西域,男耕女织,以避江湖。斌藉亡命狠勇,平地成峰,纵横死生,渐为云中翘楚。巧诸般劝阻,无奈寄附其中,沾衣涉足,时有忧愤,然亦刀锋歃血,刺激不觉。
不日,巧与斌叱咤夜行。凶猛突至,车夫遭殃,斌徒手击退数勇,终被硬物袭中。众后生以头抢辙,致斌血肉爆裂,几欲失命。巧提抢抵众,众皆失色,枪鸣两响,众战战跌退。
人曰:枪鸣之时,江湖失色,世事苍茫如转轴。巡捕考其枪械,巧坚称不惧,一力护斌,遂服刑五载。囹圄两囚,隔如参商。间闻斌刑一岁而去,竟未返探。
既出,知斌遁迹数千里之外名奉节者也。奉节据险要,数峰对峙,一江天出。巧舟车独往,遇蟊贼致官凭路引亡失,并锱铢俱洗,不名一文。抵奉节,斌避而不见,一女倚斌妇名阻之。
落魄街肆,巧风餐露宿,濒临绝地,盖以蒙哄行乞以果腹求生。终不愤觅斌,途车夫歹念陡起。巧指废屋调豺离山,抢骑夺道而蹿。至巡捕处,告之以车夫不轨,祈 吏招斌至此。
冤家谋面,天公痛悼,雨落如注。于馆驿痛叩前尘,肝肠寸断。无奈斌江湖之心不死,誓攀富女东山再起,衣锦还乡方罢。斌置火盆,扶巧跨之,以去牢狱晦气。至此,情义两了,斌自去不顾。
巧踽踽还家,遇巧舌如簧辈,以天象哄之,巧宁信其有,将就相悦。夜半惊觉人至西域,恍惚前世,与斌诺此。独于半途落地,入如梦之境。情执方断,身若游魂,浮世心念全熄。忽天光异象,天人相对,巧屏息目送,星辰斗大棋布,深邃荒漠。
人间不值,算而今空过。聚散一十七载,巧渐立业,斌壮志不酬,半身僵坏,更遑论三十年河东河西。滔滔世情讥之欺之,惟巧宽留,以饭食,以针灸,以身护之,似母待浪子,义心不泯。
一日,巧载斌至死火山,天地肃穆,山风倏忽。昔,斌持枪械勃发,终落败局。今于昔地,斌座中蹒跚而立,胸有激雷,未伏旧败。若火山灰烬,虽死犹炙。
不期,斌辞,遗细碎以酬。讯告曰:走。巧仓皇,不遇。
斯言有云:巧惧江湖,因情渐涉,因情生义;斌久浸江湖,因义而强,积弱弃义,于情不顾。众口汹汹,议及 巧女,八九皆慨;亦有不堪者,或曰愚痴,或曰假义,或曰旧执自绊,不一而足。
太史公曰:蚁虫不可语情,狮虎不可称义,皆逐食搏命之辈。补曰:关老爷常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