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茶传媒茶传媒
茶传媒
–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
  • 首页
  • 专访
  • 行业
  • 展会
  • 活动
  • 课程
搜索
  • 首页
  • 专访
  • 行业
  • 展会
  • 活动
  • 课程

作家张爱玲,竟是不露痕迹的资深茶人

11月162018

看张爱玲的小说,很容易沉湎和痴迷。

她的小说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总透骨三分,意味深长。

一句话,可以容纳所有的开始、所有的结局、所有的人生。

她的人生从不平静。

但她,依然能用冷峻锐利的眼光,描绘出时代变革中的人生故事。

张爱玲爱喝茶,也爱写茶,常常以茶入文,以茶为喻。

她笔下的女人们,常常与茶打交道。

那些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中,处处能见到她对茶的依赖。

“诗清只为饮茶多”。

茶人张爱玲,一生著作等身,恰好证明了这一点。

低到尘埃里的那朵花 

民国时期,吃茶是上流社会的雅事。

北京人可以“打茶围”,上海人可以“陪吃茶”,成都也有“女茶房”。

上流生活的公子小姐,每天要吃下午茶;市井间讨生活的布衣百姓,也习惯端着搪瓷缸子喝大碗茶。

作家张爱玲最习惯的生活,是待在自己的公寓里,写稿,读书,喝茶。

杂志《紫罗兰》的主编周瘦鹃,曾经去张爱玲的公寓吃过下午茶。

那时,张爱玲尚未成名。周瘦鹃扶持她,在《紫罗兰》上刊发了张的小说《第一炉香》和《第二炉香》。

为了表示感谢,张爱玲请她来家里吃英式下午茶。地点,在上海赫德路的爱丁顿公寓。

后来,周瘦鹃还撰文记录此事,称赞张家的下午茶、茶点、茶杯、点心碟都精美而有格调。

能进入张爱玲私宅喝茶的人,极少。

因为张爱玲喜欢把自己幽闭在家里写作,除非与她关系极好的人,否则根本不可能进去。

周瘦鹃之后,第二个进去喝茶的人,就是那个主动出击的男人——胡兰成。

►张爱玲与胡兰成

胡兰成和张爱玲的爱情,到今天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。

胡兰成一生有七八个女人,但他的名字总是与张爱玲紧紧相连。

这,其实是一个才女和一个多情大叔的情缘。

才女爱喝茶,大叔也爱喝茶,才女会写文章,大叔也会写文章,一来二去,渐生情愫。

张爱玲,愿意为胡兰成低到尘埃里,再从尘埃里开出花儿来。

在开花之前,茶,是他们感情最好的纽带和媒介。

那两年,张爱玲沉浸在和胡兰成的爱情中,享受爱情的甜蜜,也尝尽了爱情的苦楚。

在这样的心境下,她写下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:

娇蕊故意让振保知道,她记得他“喜欢喝清茶,在外国这些年,老是想吃没得吃。”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他心猿意马、意乱情迷。

因为一个女人只有爱一个男人、在意一个男人,才会记得他身世背景,做过什么、爱吃什么。娇蕊对此和盘托出,振保也心知肚明。

这时“阿妈送了绿茶进来,茶叶满满的浮在水面上,振保双手捧着玻璃杯,只是喝不进嘴去。他两眼望着茶,心里却研究出一个缘故来了。”娇蕊呢,“低着头,轻轻去拣杯中的茶叶拣半天,喝一口。”放肆地“把一条腿横扫过去,踢得他差一点泼翻了手中的茶。”

►小说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插画

小说中,娇蕊的心态和举止,让人们一眼就能明白她的情意。

这何尝不是思慕胡兰成的张爱玲本人呢?

那些一起约茶的日子,懂调情的已婚大叔胡兰成,擒获了文艺单身女青年张爱玲的芳心。

这个过程中,茶就是他们感情的最好见证。

张爱玲胡兰成婚后,依然每天都要喝茶。

有一天早晨,张爱玲端茶给胡兰成,持茶杯的时候无意间摆了一个姿势,被胡兰成看到了,调侃说她的姿势“艳”,张爱玲揶揄他说:“人家有好处,易得你感激,却难得你满足。”

还有一次,张爱玲穿了一件桃红色的旗袍,身姿袅娜,胡兰成极为喜爱,连连称赞,张爱玲十分欢喜,说:“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。”

那短暂的两年,应该是张爱玲生命中最美的时光了吧。

桌上有好茶,身边有爱人,真的是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。

晚清最后的贵族 

张爱玲,出身于清末的显赫大族。

祖父是晚清要臣,祖母是李鸿章的大女儿李菊耦,但她的童年并不快乐,甚至可以说是尝尽世态炎凉,看遍人情冷暖。

就像她写过的那句话: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,上面爬满了虱子。

张爱玲小时,父母的感情不睦,父亲张志沂吃喝嫖赌,花天酒地,娶了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,还一直想纳妾。黄逸梵是个接受新思想的女子,不能容忍丈夫纳妾,她选择了离婚,到国外去生活。

►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

离婚后,张志沂再娶。后母对张爱玲除了谩骂,便是殴打。有一次,张爱玲和后母发生冲突,后母骂她打她,反而诬告是张爱玲要打她。父亲不问青红皂白,对张爱玲一顿毒打。

“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,又偏到那一边,无数次,耳朵也震聋了。我坐在地下,躺在地下了,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”。

张爱玲被打后,还被父亲关在一间空房里,不准她和任何人联系。连她得了严重的痢疾,父亲也不闻不问,甚至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她。

父亲的狠毒,让张爱玲很多年都不能释怀:“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,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。”

从那时开始,父爱,就在张爱玲心中彻底死去了。

张爱玲16岁那年,母亲黄逸梵回国。她不顾当时身患疟疾,逃出来去找母亲。

但她很快失望了。

黄逸梵对女儿并不亲热,出于母女关系,她给了女儿两个选择:一是拿着一小笔钱去读书,二是嫁人。

张爱玲选了第一条路。

母亲为张爱玲聘请了家教。

教她弹琴,教她应酬,教她打扮,教她茶艺,希望把她教成一个西式淑女。

张爱玲不喜欢弹琴,也不喜欢应酬打扮,始终无法成为母亲心中期待的“清丽的少女”。这让母亲很气恼,对张爱玲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。

在《天才梦》中,张爱玲写下母亲说过的伤人的话:“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,我宁愿看你死,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。”

19岁那年。

张爱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,因为战乱只能转去香港大学,但是母亲宁愿花钱去旅游,也不愿意把这钱省下来去承担张爱玲的学费。

没办法,张爱玲只能拼命发奋苦读, 每门功课考第一,因此获得一位英国教授的赏识,私自给她800港币,让她读书。

张爱玲没有想到的是,母亲竟把这笔奖金拿去打麻将,输得分文不剩后离开了香港,对女儿不管不顾。

这件事,让张爱玲的心如坠冰窟,从此,她主动和母亲划清界限,再也不联系,并且心心念念地记着,要将母亲花在她身上全部的钱,悉数还清。

她的才华和光彩,他们全都看不见。

自此,张爱玲的一颗心结成了冰。

她离开母亲,独自求学,一边读书,一边开始写作,以此谋生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个,张爱玲年纪轻轻就说出了那句尽人皆知的名言——“出名要趁早”。

大概是因为自幼的冷待,张爱玲宣称,自己的显赫家世其实和自己并无关系,自己不过是一个“自食其力的小市民”。

在《茉莉香片》中,张爱玲这样写道:

“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,也许是太苦了一点。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,恐怕也是一样的苦——香港是一个华美但悲哀的城。”

文中提到的苦,并非茉莉香片茶汤的清苦,而是生活中,各种纷乱繁杂的苦。

茉莉香片闻起来的芬芳,对张爱玲而言,却是自发的美好向往。

一杯残茶的无常与伤痛 

张爱玲才华横溢,但作为一个女子,她期待的,不过是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。”

她希望她的大叔胡兰成能每天晚上回到家中,她为他奉上一杯热茶,扫去他一身的疲惫。

可胡兰成是安稳不下来的。

他像采花的蜜蜂,不论是美女还是才女,都无法长久地留住他的心。

张爱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,和普通女人的也没有两样。

如同她笔下写的那样:“去掉一切浮文,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,人类文明努力地想跳出单纯兽性生活的圈子,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?确实如此。”

►张爱玲的旧物

1946年2月,张爱玲从上海出发去温州,寻找丈夫胡兰成,在胡兰成的住处,迎接他的除了丈夫,还有另外一个女人。

张爱玲终于明白,即使自己天天为胡兰成泡茶,终究也是留不住他的,他不仅可以在她上海的公寓里喝茶,他还想去更广阔的地方喝茶。

这桩婚外情带给张爱玲的辛酸痛苦,后来被写进了小说《倾城之恋》:

“柳原举起玻璃杯来将里面剩下的茶一饮而尽。高高地擎着那玻璃杯,只管向里看着。”

对面流苏问有什么可看的时候,范说,“你迎着亮瞧瞧,里头的景到使我想起马来的森林。”

此时流苏只见“杯里的残茶向一边倾过来,绿色的茶叶粘在玻璃上,橫斜有致,迎着光,看上去像一棵翠生生的芭蕉。底下堆积着的茶叶,盘结错杂,就像没膝的蔓草与蓬蒿。”

这段比喻是极为华美的。

小说中,流苏看见枝枝蔓蔓错杂盘结的茶叶,就是彼时张爱玲的内心吧。

她深爱着胡兰成,也嫁给了他。但面对他的婚外情,纵使她再宽容,心里的那一份对于未来的、对于自己与胡兰成之间关系的不确定、芜杂和忧虑,也无法释怀。

张爱玲一生挚爱的男人,就像他写过的大叔振保一般,纵使家有贤妻,也一样改不了在外面花天酒地。

张爱玲和胡兰成1944年结为夫妻,却在1947年正式诀别。

在这三年间,还有一年半的时间被张爱玲用来反复考虑是否决绝。

张和胡彻底分手后,胡兰成有一次遇到张爱玲的朋友炎璎,还跟她说:“爱玲一直在我心上,是爱玲不要我了。”

炎璎笑道:“两个人于千万人当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,什么大的仇恨要不爱了呢,必定是你伤她心太狠。”

用唐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概述,就是——星沉海底当窗见,雨过河源隔座看。

有些情,有些缘,注定是该浅尝辄止的。用心太深,只会留下一身伤痕。

 人生是一杯隔夜茶 

在《倾城之恋》中,张爱玲为白流苏留住了范柳原。但在现实之中,她却没能留住胡兰成。

去温州寻他时,张爱玲曾让胡兰成在自己和护士小周之间做出选择,胡兰成一时无语,都舍不下,于是,张爱玲在雨中落寞离去,从此,在胡兰成的生命里,渐行渐远。

►34岁的张爱玲

张爱玲性情刚烈。即使爱胡兰成爱到骨子里,也不能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。

这份遗憾的心情,像极了后来《半生缘》里,世钧与曼桢回忆相遇时的情景:

问:“你是哪里人?”

答:“六安,产茶叶的地方。”

他们几个人在过年那天在一家灰扑扑的小食店里碰上了,凑在一张桌子上吃饭,唤店家拿纸来擦筷子,曼桢便说:“就在茶杯里涮一涮吧,这茶我想你们也不见得要吃的。”

►《半生缘》剧照

不得不感叹,张爱玲的工笔精湛。

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场景,细究起来,日后两人之间的得不到、已失去、回不去,是不是从这一杯不体面的茶开始就铺垫好了?

一切都仿佛是注定的,不论是小说里的人还是小说外的人,她的悠悠半生,就像是这杯涮筷子的茶,清冷、苦涩又难言。

 极致喧哗与极致孤寂 

张爱玲的人生,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。

她的前半生,年少成名,大红大紫,尽情挥霍青春,不顾一切追逐爱情;而她的后半生,却在美国却深居简出,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
但即便如此,也只有张爱玲,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。

►张爱玲的美国移民“绿卡”

看过很多媒体胡乱脑补的文章,说张爱玲晚年凄惨,活得毫无尊严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
她只是有些自闭,喜欢独处,不喜欢交际,所以,自从1955年到美国之后,便隐匿于公众视野之外。

经济方面,她的才华让她的生活一直不差。

第二任丈夫赖雅中风瘫痪,她需要负担高额医疗费,在这种情况下,张爱玲去世后,还留下20多万港币的财产。

晚年的张爱玲,如一杯孤寂的苦茶。

她整日写作,闭门谢客。

一位媒体的女记者想要采访她,约了两年多也没有回应,最后女记者甚至住到了张爱玲隔壁,每天耳朵贴着墙窥听张爱玲的生活,将张爱玲丢出来的垃圾再捡回去,仔细研究,甚至为这些垃圾写了长长的一篇文章。

►48岁的张爱玲

1995年9月8日,张爱玲独自一人在公寓里过世。

唯一见到她遗容的朋友这样形容: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,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,没有盖任何东西,头朝着房门,脸向外,眼和嘴都闭着,头发很短,手和腿都自然地平放着。她的遗容安详,被房东发现时,屋子里的灯还亮着。

据说,张爱玲去世前并没有任何病痛,她自己预知到大限将至,于是提前停止进食,安然离去。

这个场景,让人想到她的又一篇小说《怨女》中的一段:

“最难忘的情景是银娣上吊前,拿桌上的茶壶,就着壶嘴喝了一口。”

“冷茶泡了一夜,非常苦。”

那是她自杀前的心情,清冷、苦涩。她死意已决,顾不得许多。

​​命运并不慈悲。

像张爱玲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,还是不能逃过命运的磋磨。

从娇蕊到白流苏,从曼桢到银娣,一篇篇故事组成的人生,令人慨叹万分。

她的一生,就像是一位事茶人。

用故事来给你泡茶,给你续杯,与你聊天,但你却永远看不透她的心。

结语

张爱玲的笔下,有温婉缠绵的情爱和五味杂陈的生活,有着飘渺的美和神秘的眼。

她无数次将茶的神韵不动声色地融进她的作品中,精准又随意。

从她们眼中,我们能够发现,张爱玲其实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。

她有最后的贵族血统,却一直在世间苍凉中行走。

她有主张地接受生活,绝不逆来顺受。

这就是张爱玲,一个站在纸张与文字背后,真正懂茶之真味的女子。

►备注:

1、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在此鸣谢

2、参考文献

《民国茶范》: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

《张爱玲全集》:大连出版社

《今生今世》·胡兰成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
Category: 文艺2018年11月16日

相关推荐

以茶入菜!喝茶是享受,“吃”茶更是人间清福呀
2019年08月15日
今日七夕,三杯茶,饮下一生的守候
2019年08月07日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告诉你,为什么唐朝人吃茶不是喝茶
2019年08月04日
今日大暑,跟着没有空调的古人学消暑
2019年07月24日
禅茶一味,这么多茶名字藏着佛寺的香火气
2019年07月23日
在一方夏日茶席,轻盈捕捉四时变换
2019年06月20日
栏目
  • 2018北京国际茶业展
  • 专访
  • 匠人
  • 展会
  • 文艺
  • 新中式
  • 未分类
  • 活动
  • 茶人
  • 行业
  • 观点
  • 视频
  • 课程
按时间查找
  • 2019年八月
  • 2019年七月
  • 2019年六月
  • 2019年五月
  • 2019年四月
  • 2019年三月
  • 2019年二月
  • 2019年一月
  • 2018年十二月
  • 2018年十一月
  • 2018年十月
  • 2018年九月
  • 2018年八月
  • 2018年七月
  • 2018年六月
  • 2018年五月
  • 2018年四月
  • 2018年三月
  • 2018年二月
  • 2018年一月
  • 2017年十二月
  • 2017年十一月
  • 2017年十月
  • 2017年九月
  • 2017年八月
  • 2017年七月
  • 2017年六月
  • 2017年五月
  • 2017年四月
  • 2017年三月
  • 2017年二月
用户留言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  关注我们
    联系我们
    北京温暖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    电话:15901382901
    邮件:bd@chachuanmei.com
    合作伙伴
  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
    老舍茶馆
    华夏文化传播基地
    北京茶品牌研究院
    正山堂书画院
   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
    北京茶友会
    鸟巢·茶空间
    湖南卫视茶频道
    二十四节气馆
    Copyright 2017 茶传媒 TeaMedia 京ICP备17016048号
    • 关于茶传媒
    • 广告合作
    • 投稿须知
    • 茶人求报道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登录
    底部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