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5日,支付宝宣布推出“AR扫一扫识别垃圾”的功能,可以帮用户更便捷的进行垃圾分类。
对于上海人来说,这估计是这半个月来最好的消息啦!
“你是什么垃圾?”,作为首个强制实行“垃圾分类”的城市,7月1日起上海人每天都要经受一次灵魂拷问。
曾经,垃圾只有两种: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;
如今,垃圾被分成了四种:干垃圾、湿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有害垃圾。
据说,北京的强制垃圾分类条例也在酝酿中了。
那么,爱喝茶、奶茶、水果茶的各位小主,我们日常喝的各种茶和茶饮,你说应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呢?
下面,请跟着小仙来实操学习一下
第一种:散泡茶
说到泡茶,每天喝茶的你们一定不陌生。
比较讲究的:温杯、投茶、摇香、注水、出汤、闻香、品饮……总之,没有泡茶的一天就是不完整的。
而比较随性的,用飘逸杯随手泡上一杯茶,一边做事一边让茶汤滋润身心。
过去,没有垃圾分类,大家喝完茶后,清洗杯壶盖碗,然后将泡完的茶底倒进垃圾桶就可以了。
如今垃圾分类了,对于泡茶党而言,一定记得要把喝完的茶叶茶渣,倒进湿垃圾桶。
如果是干茶叶,一般大家都是过期了才舍得丢弃,那么记住,不管过期的茶叶有多干,它都是湿垃圾,别扔错了!!!
支付宝扫一扫“AR识别垃圾”小实验:
1、打开支付宝,点击“扫一扫”,选择“AR”
2、扫描“茶叶渣”,识别率95%以上,结果显示:湿垃圾
3、扫描干茶叶,识别率几乎为零(总是识别为茶叶渣,估计没人扔干茶叶)。在搜索框输入“干茶叶“,显示分类结果为:湿垃圾。
4、扫描茶叶包,识别结果也是五花八门(AR也是需要学习滴呀),搜索框输入“茶叶包“,显示分类结果为:干垃圾。
5、扫描茶叶罐,识别率也不乐观,搜索框输入“茶叶罐“,分类结果为:干垃圾。
看来,这个段子真是用的:“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,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,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,卖掉换钱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!”
猪:我为人类付出了太多!
第二种:奶茶
垃圾分类的几大难点中,包括以喜茶、奈雪的茶为代表、被推上风口浪尖上的“现代人续命神器”——奶茶。
比起茶人慢悠悠泡工夫茶,奶茶就日常多了:工作日回血提神来一杯,休息日逛街购物来一杯,节假日闺蜜小聚还得来一杯。
过去,如果奶茶喝不完,直接往垃圾桶里一丢就行了嘛~
但是现在,可就没那么随意了,请看下面:
据实操过的上海茶友分享,喝不完的奶茶要按照如下四个步骤分类:
额,记不住怎么办?我还有资格喝奶茶吗?
仿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…
政策出台后,奶茶商家应变非常迅猛。
喜茶从7月起启动环保计划:推出纸质吸管,鼓励自带杯子来买奶茶。自带杯子消费的,每杯减免2元;倡导纸袋、纸杯循环再利用,门店也开始实行节能计划。
星巴克更是抢先一步,早在2018年7月就宣布,将在2020年之前全面停用中国门店的塑料吸管。
最近,又新推出11款“玩味冰杯”,据说可重复使用20次以上。
奈雪的茶也跟得紧,每位门店买奶茶的客人,都会得到门店分发的一张“丢垃圾指引”卡片,引导他们如何处理喝不完的奶茶。
第三种:冷泡茶
没有冷饮的夏天是不完整的。
90后的小哥哥、小姐姐,尽管已经过上了“手持保温杯,啤酒泡枸杞”的“养生”生活,但吃冰的心情仍然时刻长草。
但,喝冷泡茶一时爽,丢弃的时候确实就不容易了~
冷泡茶的容器通常是玻璃瓶,里面盛着茶汤和各色水果、鲜花以及收纳茶叶的茶包。
这些东西怎么处理?
你需要喝完茶汤后,先将玻璃瓶里的剩余水果全部弄出来,扔进湿垃圾桶,然后再将玻璃瓶清洗干净,丢入可回收垃圾桶。
哦对了,还有里面的茶包。
茶叶虽然是湿垃圾,但被封进茶包里就是干垃圾了,而且茶包丢弃之前,要尽量沥干水分。
哇哦,以后要买冷泡茶,还要随身带着镊子或者筷子,方便喝完之后,将剩余水果夹出来进行垃圾分类。
喝茶一分钟,分类半小时。
实在喜欢冷泡茶的,不妨就自己动手做吧!
绿茶、白茶、乌龙茶,配上新鲜的水果和果汁,放进冷藏冰镇两小时,就是一杯美好的夏日冷泡茶啦!
结语
虽然目前,“最严垃圾分类”只在上海,但是可以预想,会非常快速地在各大重点城市乃至全国范围内被推广。
前几天,在北京朝阳区双井街道,小仙已经看到了严格分类的各种垃圾桶,和带着袖标指导大家如何扔垃圾的大爷大妈~
垃圾分类这件事,虽然说给我们增添了一点麻烦,但是“行动一小步,文明一大步”。
为了保护环境,减少污染,让我们天朝的土地上能种出更多鲜美甘醇的茶树、茶叶,爱茶的我们还是应当全力支持的~
喝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,你明白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