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茶传媒茶传媒
茶传媒
–中国茶领域第一原创媒体
  • 首页
  • 专访
  • 行业
  • 展会
  • 活动
  • 课程
搜索
  • 首页
  • 专访
  • 行业
  • 展会
  • 活动
  • 课程

以茶入菜!喝茶是享受,“吃”茶更是人间清福呀

8月152019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云:“食色,性也”。

喜爱美好的东西(食物),乃本性使然,令人心生向往。

喝茶是雅事,享受美食则是乐事。

以茶食佐茶,对于中国人而言,真是美上加美了。

如今,刚刚立秋。外面依旧艳阳高照,气温炎热,于是每天吃点什么,就成了一个大难题。

小仙翻阅了一些古时文人雅士整理留存的饮食札记,想寻找一些清爽开胃的食物,却意外地发现,古人与茶的缘分,不仅在杯盏之中,更在锅中碗中,在一蔬一饭之中。

具体而言,就是以茶入馔,用茶叶、茶汤作为食材,调制成菜肴、点心,用作一日三餐。

这些用茶做出的美食佳肴,囊括了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与虔诚,换言之,也就是茶人版的“舌尖上的中国”了呢。

金朝时,官方记述国家传统礼仪的史书《大金国志·婚姻》中,就有记载,当时结婚嫁娶的习俗里,须有茶食点心:

“婿纳币,皆先期拜门,亲属偕行,以酒馔往……次进蜜糕,人各一盘,曰茶食。”

而到了明清,一些类似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风俗画里,出现了干净体面的茶食铺子,门口挑起一袭幌子,上面写着“官礼茶食,嘉湖细点”八个大字。

可见,到了明清时期,茶坊是随处可见的,而买卖茶食亦是市井常态。

►风俗画卷里的茶坊

以茶入馔,像极了在闹市可取处,铺设一方雅致茶席,有色且有味。

平凡现世,忙里偷闲,不妨为自己精心烹调一份带着清爽茶香的美食,享受当下的这寸光阴吧。

梅子茶泡饭

在令人烦躁的炎热中,一碗清清爽爽的梅子茶泡饭,是最令人念念不忘的美味。

小仙初次识得茶泡饭,还是在沈复的《浮生六记》里,芸娘为丈夫所做:每日饭必用茶泡,喜用茶泡饭食芥卤乳腐,又喜食虾卤瓜。

《中国烹调大全·古食珍选录》中也有记载,说明末清初的文人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最爱食茶泡饭:

“冒妾董小宛精于烹饪,性淡泊,对于甘肥之物质无一所好,每次吃饭,均以一小壶茶,温淘饭,此为古南京人之食俗,六朝时已有。”

►电影《茶泡饭之味》

跟中国人一样热爱茶泡饭的,还有日本人。

日本战国时期,武士们在行军途中,常常用热茶泡饭吃,能在短时间内充饥提神,茶泡饭也因此被称为“武士之食”。

到了江户时代,日本已经出现了专门提供简餐的餐馆“茶渍屋”,茶泡饭就作为一种日常的平民简餐,普及开来。

一碗冷饭,一撮海苔,一颗梅子,最后浇上泡好的茶汤,就是一道令人身心饱足的食物,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温柔。

►日剧《昨日的美食》

梅子茶泡饭制作方法:

食材:梅子(梅饼)、米饭、茶汤、海苔、熟芝麻、日式酱油、绿芥末、盐、青菜,这样制作出来的饭具有清香味。

1、手撕或者用干净的剪刀把海苔剪成丝。

2、把泡好的茶水沿着盛好米饭的碗边,慢慢浇进去。茶水要漫过饭的三分之二,茶水一定要是煮开的,这样米饭才不会吸收大量的水分。

3、把海苔铺在饭上。最上面放上梅干,和蔬菜。

4、根据自己口味加上少许盐、芝麻、日式酱油、芥末等,搅拌均匀,即可。

茶叶蛋

说到以茶入菜,很多人可能首先就会想到茶叶蛋,因为它真的很日常。

白水煮蛋,吃多了总觉得腻口,若加上茶叶的助力,就完全脱胎换骨了:鸡蛋浸入茶香,鲜美嫩滑,余味不绝。

可别小看这颗茶叶蛋,清代出了名懂生活的文人袁枚,在《随园食单》中,有一节专写茶叶蛋:

“凡蛋一煮而老,一千煮而反嫩。加茶叶煮者,以两炷香为度,蛋一百,用盐一两;五十,用盐五钱。加酱煨亦可。”

如此精细煨煮的茶叶蛋,轻敲,剥壳,茶香盈室,它就这么等待着你的享用了。

去年夏天,小仙在杭州著名的茶馆湖畔居,享用过味道超赞的茶叶蛋。

几颗长相俊俏的鸡蛋,躺在绿色茶叶上,半碎的鸡蛋壳,泛着咖色的光泽。

西湖水温煮,龙井茶浸润,这样的茶叶蛋,轻轻一咬,满口芳泽,绝对不亚于袁枚吃过的哦。

铁观音炒饭

很多美食家都热衷于发掘食材本身的魅力,茶食亦是如此。

从食材的选择,就需要充分认知的一颗匠心,去了解它的味道、特性,让它更好地照顾我们的味蕾。

在一番巧思下,完全不搭的食材,却能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美味。

铁观音炒饭,就是这样的存在。

将沸水中舒展开的铁观音茶叶作为食材,用以炒饭,配上清清淡淡的蘑菇蔬菜,这样炒出的饭,每一口都带着清新雅致的茶香,不油不腻,吃起来干爽清凉,令人欲罢不能。

铁观音炒饭制作方法:

用料:米饭,胡萝卜粒,熟豌豆,熟玉米粒,香菇粒,松子仁,铁观音,盐

1.香菇,胡萝卜切成小丁,松子仁炒熟

2.铁观音用沸水泡开,滤去茶汤,将茶叶放入油锅中炒香。

3.锅内放少许油烧热,依次下入胡萝卜丁,香菇丁,青豆,玉米,翻炒几下,然后下入熟米饭(最好硬一点的,这样炒出来颗粒分明,不易沾锅),翻炒一下,下入茶叶末和盐,翻炒几下即可出锅。

龙井虾仁

江南食客,向来喜欢淡雅的日常饭食。各类菜肴中,素雅秀气、清新鲜美的龙井虾仁就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了。

清朝文人陆次云至爱龙井茶,曾在文章中写道:“龙井真者,甘香如兰,幽而不冽,啜之淡然,似乎无味。饮过之后,觉有一种太和之气,弥沦乎齿颊之间,此无味之味,乃至味也。”

而龙井虾仁这道菜,居然让身价贵重的西湖龙井甘愿屈尊,成为了添香提味的佐料。

说起来,这道菜的来历,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:

清朝时,乾隆皇帝巡幸江南,一日微服出行,半路上突然下雨,于是来到湖畔的一户人家家里避雨。

主人好客,为乾隆端上新采摘的西湖龙井茶。爱茶的乾隆尝到如此好茶,非常喜爱,想带一些回到行宫品尝。但傲娇的皇上不愿伸手讨要,又不能暴露身份,就趁着主人不备,用纸偷着包了一点龙井茶,放在衣服口袋里。

晚上,乾隆去一家餐馆用餐,点菜后,他从口袋里拿出偷带的龙井茶,请小二为其冲泡。

乾隆翻口袋的时候,小二眼尖,瞥见了他外袍下面明黄色的龙袍的边儿,心存疑虑,接了茶叶,赶紧跑进后厨告诉店主。

店主正在掌勺炒虾仁,听说皇上来了,紧张之下,错将龙井当成葱花,炒进了锅里,阴差阳错之下,龙井虾仁就诞生了。

虽然小仙无法考证这个传说是否确有其事,但作为一道菜,龙井虾仁无疑是迷人的。

虾仁玉白鲜嫩,龙井碧绿清香,色泽清雅,滋味独特,清口开胃,回味无穷。

龙井虾仁制作方法:

食材:鲜虾,龙井茶(茶叶和茶汤),黄酒,淀粉,葱姜,食用油,盐

1、鲜虾剥壳、去虾线,用清水反复搅洗,至虾仁雪白,滤干水待用。

2、葱、姜切末,用黄酒浸泡;虾仁盛入碗中,以少许黄酒、淀粉搅拌,煨制1小时。

3、龙井茶用90度热水泡约1分钟,滤出茶汤。

4、油温7成热时下虾仁,翻炒片刻,迅速出锅,以免虾仁过老。

5、锅留少量底油,再倒入虾仁,同时倒入茶叶及茶汤。

6、然后适量加入黄酒、少许盐,翻炒数次,即成。

茶香水饺

饺子,中国的国粹。

中国人吃饺子的习俗特别多:入伏要吃饺子,冬至要吃饺子,除夕要吃饺子,送别要吃饺子,团圆要吃饺子,各种喜庆时刻,餐桌上都离不开饺子。

历朝历代,饺子的做法也发展出无数种,以茶入饺子馅儿的,就是茶香水饺了。

茶香饺子,以冲泡一两遍后沥干的茶叶拌入馅料,按照正常包饺子的程序包好,薄薄的面皮,淡淡的芬芳,透出的是另一种诗意,包裹着一整个春天的滋味。

入口,轻轻咬开,清爽、干净的茶香,仿佛山间早春的日晒风露之气,令人欲罢不能。

茶香水饺制作方法:

食材:面粉、鲜肉馅儿、茶叶、生抽、盐、糖、植物油、葱姜

1.面粉加温水及少量盐,和成面团,盖上保鲜膜,等待醒发(30分钟左右)

2.茶叶用开水泡开,沥去茶汤,茶叶剁碎,与肉馅儿拌和,适量加入糖盐等佐料

3.加入葱姜末,搅拌均匀

4.擀饺子皮、包饺子、煮熟,吃掉

结语

此世间,唯有美食与爱,不可辜负。

春夏秋冬,四时节气,我们的身体机能都在进行调整。而茶,是一个媒介,一抹茶香,就能唤醒着我们身体的感受力。

除了一起品茶,有闲情时再为心爱的人做做茶餐,亦是一桩茶人的美事。

忙碌工作一周后,选一个闲适的下午,来一个茶泡饭,或做一道龙井虾仁,再懒的话,煮个马肉或牛肉的茶叶蛋,让我们的身心和五感,在茶香中来一次充分的舒缓与治愈……

​

Category: 文艺2019年08月15日

相关推荐

今日七夕,三杯茶,饮下一生的守候
2019年08月07日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告诉你,为什么唐朝人吃茶不是喝茶
2019年08月04日
今日大暑,跟着没有空调的古人学消暑
2019年07月24日
禅茶一味,这么多茶名字藏着佛寺的香火气
2019年07月23日
在一方夏日茶席,轻盈捕捉四时变换
2019年06月20日
这些民国的茶海报,藏着世界上最动人的茶故事
2019年06月07日
栏目
  • 2018北京国际茶业展
  • 专访
  • 匠人
  • 展会
  • 文艺
  • 新中式
  • 未分类
  • 活动
  • 茶人
  • 行业
  • 观点
  • 视频
  • 课程
按时间查找
  • 2019年8月
  • 2019年7月
  • 2019年6月
  • 2019年5月
  • 2019年4月
  • 2019年3月
  • 2019年2月
  • 2019年1月
  • 2018年12月
  • 2018年11月
  • 2018年10月
  • 2018年9月
  • 2018年8月
  • 2018年7月
  • 2018年6月
  • 2018年5月
  • 2018年4月
  • 2018年3月
  • 2018年2月
  • 2018年1月
  • 2017年12月
  • 2017年11月
  • 2017年10月
  • 2017年9月
  • 2017年8月
  • 2017年7月
  • 2017年6月
  • 2017年5月
  • 2017年4月
  • 2017年3月
  • 2017年2月
用户留言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  关注我们
    联系我们
    北京温暖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    电话:15901382901
    邮件:bd@chachuanmei.com
    合作伙伴
  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
    老舍茶馆
    华夏文化传播基地
    北京茶品牌研究院
    正山堂书画院
    北京茶业企业商会
    北京茶友会
    鸟巢·茶空间
    湖南卫视茶频道
    二十四节气馆
    Copyright 2017 茶传媒 TeaMedia 京ICP备17016048号
    • 关于茶传媒
    • 广告合作
    • 投稿须知
    • 茶人求报道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登录
    底部菜单